中央空调系统作为空气调节系统,其核心功能是调节室内环境的温度、湿度及洁净度。系统通过制冷设备提供冷量抵消室内冷负荷,制热设备提供热量抵消室内热负荷,形成完整的冷热调节机制。下面,小编给大家解答一下
办公室中央空调安装攻略:

一、前期规划与空间适配
层高与吊顶适配
安装前需严格测量层高,低于2.6米的空间安装会导致压抑感,且无法满足内机与管路的隐藏需求。层高≥3米时,需确保吊顶内预留≥30cm的安装检修空间。
室内机顶部与楼板需保持≥1cm间距,避免运行时共振产生噪音。
设备定位精准化
室外机:应置于通风良好区域,风扇正前方预留≥2米无障碍空间,后方散热间隙≥10cm,底部加装减震垫并搭建防水地台。
室内机:结合办公区工位布局,避免出风口直吹员工座位(建议水平距离人体≥1.5米),防止“冷风直吹”引发不适。
系统选型匹配需求
制冷量按145-175W/㎡计算(如50㎡办公区需7.25-8.75kW),避免“小马拉大车”或过度配置。
氟系统:节能高效,适合独立控温的办公隔间。
水系统:舒适度高,适合开放式大空间。
二、管路系统安装规范
冷媒管安装
焊接工艺:所有焊接点应在铜管与分歧管连接处进行,禁止铜管与铜管直接焊接。焊接时需充氮保护,防止内壁氧化结炭。
保压测试:充入氮气保压,R410A系统需维持40公斤压力≥48小时,压降≤0.5%方为合格。
支撑与固定:铜管支撑间距≤1米,分歧管安装倾斜度≤15°。
冷凝水管安装
坡度要求:排水管保持≥1%坡度(即每米下降1厘米),采用PVC-U给水管并单独保温。
透气孔设置:管道最高处需设透气孔,防止气阻导致排水不畅。
排水试验:安装后需进行排水试验,确认冷凝水可顺畅排至指定点。
电源线规范
使用国标5芯线(三相)或3芯线(单相),线径≥2.5mm²,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无虚接。
三、室内机与室外机安装要点
室内机安装
水平吊装:内机需水平安装,出回风口防尘保护到位,确保出风均匀。
防震措施:采用双螺母+减震垫固定,避免运转时产生震动。喇叭口使用密封垫片防止冷媒泄漏。
室外机安装
散热与减震:外机风扇出风口前方50公分内无遮挡物,底部加装减震垫,减少共振和噪音。
噪音控制:外机运转噪音对邻居的影响应小于国家规定标准(白天≤55dB(A),早晚≤50dB(A),深夜≤45dB(A))。
四、风口设计与气流组织优化
风口材质选择
出风口推荐ABS材质,抗冷凝性能优于金属风口,避免夏季结露滴水。
安装位置避坑
出风口:严禁靠近灯带安装,否则制热时热风被阻挡在吊顶内,地面活动区升温缓慢。
回风口:需与检修口整合设计(标准尺寸400×400mm),且内边缘距墙体≥50cm,防止气流短路。
五、调试与验收标准
系统首次调试
抽真空:多联机系统抽真空时间≥2小时,确保管道内无水汽(冰晶会损坏压缩机)。
冷媒充注:按外机铭牌标注量定量充注,偏差≤5%。
运行测试:运行30分钟后检测进出风温差(制冷模式≥8℃,制热≥15℃),噪音值(距内机1米处≤45dB(A))。
验收核心指标
温度均匀性:办公区内温度偏差≤±1℃。
气流组织:无死角,避免局部过冷或过热。
六、长效维护机制
日常维护
每月清洗过滤网,防止风阻增大30%导致能耗上升。
定期检查冷媒压力,确保系统高效运行。
年度专业维保
检测冷媒纯度、紧固电路端子、校准传感器。
检查管路密封性,防止冷媒泄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