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空调清洗保养需覆盖水系统、风系统、主机设备三大核心模块,不同模块的清洗方法和保养周期差异显著。科学的清洗保养可提升制冷 / 制热效率(节能 10%-30%)、延长设备寿命(减少 50% 以上故障),并避免霉菌、细菌滋生(改善空气质量)。以下按模块详细介绍具体方法:

一、水系统清洗保养(核心:防结垢、防腐蚀、防堵塞)
中央空调水系统(冷却水系统、冷冻水系统)通过水循环传递热量,易因水质问题产生水垢、锈迹、生物粘泥(藻类、细菌繁殖),导致换热效率下降(每 0.1mm 水垢会使效率降低 5%-10%)。
1. 冷却水系统(露天循环,易污染)
核心问题:冷却塔暴露在空气中,易进入灰尘、杂物,且高温环境(30-40℃)加速藻类繁殖(形成粘泥堵塞管道)。
清洗方法:
定期排污 + 补水(每周 1 次):
冷却塔底部有排污阀,每次排污量为总水量的 5%-10%(排出浓缩的水垢、杂质),同时补充新水(保持水位正常),降低水质硬度(总硬度控制在 300mg/L 以下)。
化学清洗(每年 1-2 次,停机进行):
先用水泵循环冲洗管道(去除表面浮垢);
加入除垢剂(如柠檬酸、氨基磺酸,浓度 5%-8%),循环 8-12 小时(溶解水垢);
加入杀菌灭藻剂(如次氯酸钠、异噻唑啉酮,浓度 20-50ppm),杀灭藻类和细菌(避免生物粘泥再生);
最后用清水冲洗至 pH 值 7 左右(中性),防止残留药剂腐蚀管道。
物理清洗(针对堵塞严重管道):
用高压水射流(压力 5-10MPa)冲洗冷却塔填料、管道内壁(尤其弯头、阀门处),清除顽固水垢和粘泥(适合管道直径≥50mm 的系统)。
保养要点:
冷却塔加装滤网(拦截树叶、灰尘),每月清洁 1 次;
定期检测水质(pH 值 7-8.5,浊度≤10NTU),超标时及时投加缓蚀阻垢剂(如磷酸盐类,抑制水垢生成)。
2. 冷冻水系统(封闭循环,易生锈)
核心问题:管道内壁易因氧气腐蚀产生锈迹(形成 “红水”),锈渣可能堵塞风机盘管或换热器。
清洗方法:
在线循环清洗(每年 1 次,可不停机):
通过旁通泵将除锈剂(如草酸溶液,浓度 3%-5%)注入系统,循环 6-8 小时(溶解锈迹),期间打开风机盘管排气阀,排出管道内空气(避免气蚀)。
过滤器清洗(每月 1 次):
冷冻水系统入口处的Y 型过滤器(拦截大颗粒杂质)需定期拆卸,用清水冲洗滤网(去除锈渣、泥沙),避免堵塞导致流量下降。
保养要点:
系统补水时需通过软化水设备(去除钙、镁离子),避免硬水进入(防止结垢);
每年检测管道腐蚀速率(用腐蚀挂片法,腐蚀率≤0.1mm / 年),超标时投加缓蚀剂(如钼酸盐,形成保护膜)。
3. 换热器(冷凝器、蒸发器)清洗(关键换热部件)
核心问题:换热器铜管内壁结垢后,换热效率骤降(如冷凝器结垢会导致冷凝温度升高,压缩机耗电增加)。
清洗方法:
有机酸清洗(每年 1-2 次):
对冷凝器、蒸发器单独循环清洗:将柠檬酸溶液(浓度 8%-10%,温度 40-50℃)注入铜管,浸泡 2-4 小时(溶解水垢),再用清水冲洗至中性(pH=7)。适合水垢较薄(<0.3mm)的情况。
高压水冲洗(水垢较厚时):
用高压水枪(压力 15-20MPa)配合专用喷头(伸入铜管内部),物理冲刷顽固水垢(适合 0.3mm 以上水垢),注意控制水压(避免损伤铜管)。
生物清洗(环保型):
投加生物酶清洗剂(分解生物粘泥),循环 24 小时(无需停机,适合对化学剂敏感的场所,如医院、食品厂)。
判断清洗时机:当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从设计值(5-7℃)降至 3℃以下时,需立即清洗。
二、风系统清洗保养(核心:防污染、保送风、降噪音)
风系统(风管、风机盘管、出风口、过滤器)直接与室内空气接触,易积累灰尘、霉菌、螨虫(尤其潮湿环境),导致送风异味、风量减小(影响制冷 / 制热效果),甚至引发呼吸道不适。
1. 空气过滤器(第一道防线,需高频清洗)
核心作用:过滤空气中的灰尘(粒径≥1μm),保护风机和换热器。
清洗 / 更换方法:
初效过滤器(如尼龙网、无纺布):
每 2-4 周清洗 1 次:取下后用清水冲洗(或用吸尘器吸除表面灰尘),晾干后装回(破损需立即更换)。
中效过滤器(如玻璃纤维):
每 1-3 个月更换 1 次(不可水洗),更换时注意方向(有 “进风面” 标识,避免装反)。
高效过滤器(如 HEPA,洁净室用):
每 6-12 个月更换 1 次,更换后需检测密封性(避免漏风)。
判断标准:过滤器表面灰尘覆盖面积超过 50% 时,需清洗或更换(否则阻力增大,风量下降 20% 以上)。
2. 风机盘管(室内换热核心,易积尘生霉)
核心问题:翅片(换热片)积灰会阻碍空气流通,冷凝水托盘易积水(滋生霉菌),产生 “霉味”。
清洗方法:
翅片清洗(每 3-6 个月 1 次):
断电后取下面板和过滤器;
用专用翅片清洗剂(中性,避免腐蚀铝翅片)喷洒在翅片表面,浸泡 5 分钟(溶解油污、灰尘);
用低压水枪(压力≤0.5MPa)从翅片侧面冲洗(避免正面冲歪翅片),直至无污水流出。
冷凝水托盘 + 排水管清洗(每 6 个月 1 次):
用毛刷清理托盘内的淤泥、霉菌,倒入杀菌除霉剂(如含氯消毒剂)浸泡 30 分钟;
疏通排水管(可用专用疏通器或高压气枪吹通),确保排水顺畅(避免积水)。
风机叶轮清洗(每年 1 次):
叶轮积灰会导致动平衡失调(产生噪音、振动),需拆下后用湿布擦拭(或用压缩空气吹净),装回时确保牢固(避免松动)。
3. 风管系统(隐蔽工程,需专业清洗)
核心问题:风管内壁积灰(尤其矩形风管的角落)、微生物滋生(长期不清洗会形成 “灰尘层”,送风时扬起)。
清洗方法(需专业团队操作):
机械清洗法:
在风管上开检修口(或利用现有风口);
放入旋转刷(软毛刷或尼龙刷) 配合负压集尘设备(避免灰尘扩散到室内),沿风管长度方向清扫;
用内窥镜检查清洗效果(内壁无明显灰尘残留)。
适合清洗时机:新装风管使用 1 年后首次清洗,之后每 2-3 年清洗 1 次(商场、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每年 1 次)。
附加处理:清洗后可在风管内壁喷涂防霉涂层(如纳米银涂层),抑制霉菌再生(有效期 6-12 个月)。
4. 出风口 / 回风口(易被忽视的积尘点)
清洗方法:每月用湿布擦拭出风口格栅(缝隙处用毛刷清理),回风口格栅可取下用清水冲洗(晾干后装回),避免灰尘从格栅缝隙进入风管。
三、主机设备保养(核心:保运行、防故障、提效率)
主机(压缩机、冷凝器、蒸发器、电气系统)是中央空调的 “心脏”,保养需兼顾机械部件(润滑、磨损)和电气部件(绝缘、接触)。
1. 压缩机(核心动力部件)
保养重点:润滑、压力、温度监测。
保养方法:
润滑油检查(每 3 个月 1 次):
观察油位(需在油镜 1/2-2/3 处)、油色(正常为淡黄色,变黑或乳化需更换);每年检测油质(杂质含量≤0.01%),超标时更换润滑油(同时更换油过滤器)。
压力与温度监测(运行时):
记录吸气压力(如 R32 制冷剂约 0.8-1.2MPa)、排气压力(约 1.8-2.5MPa)、排气温度(≤100℃),偏离设计值需排查(如压力低可能是漏氟,压力高可能是冷凝器脏堵)。
振动与噪音检查:运行时用听诊器听压缩机声音(应均匀无杂音),振动过大需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(紧固并加防震垫)。
2. 电气系统(电机、线路、控制柜)
核心风险:接触不良(发热)、绝缘老化(短路)。
保养方法:
电机保养(每年 1 次):
检测电机绝缘电阻(≥0.5MΩ,用兆欧表测量),绝缘低需烘干处理;轴承加注润滑脂(如锂基脂,每 2 年 1 次)。
控制柜检查(每 6 个月 1 次):
断电后用吸尘器清理柜内灰尘,检查接线端子(紧固松动接头,避免氧化)、接触器触点(烧蚀需打磨或更换)、电容(鼓包需更换)。
传感器校准:对温度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进行校准(误差≤±1℃、±0.05MPa),确保控制逻辑准确(如温度检测不准会导致机组频繁启停)。
3. 冷却塔(冷却水系统关键设备)
保养重点:电机、填料、布水器。
保养方法:
电机与风机:每月检查风机叶片是否平衡(无晃动),电机轴承温度(≤环境温度 + 40℃),每年加注润滑脂。
填料与布水器:每 3 个月清理布水器孔(避免堵塞导致布水不均),每年检查填料(PVC 材质)是否破损、结垢(破损需更换,结垢用高压水冲洗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