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冷压缩机维修涉及机械拆解、电路检测、冷媒处理等多个环节,所需工具需覆盖机械维修、电气检测、冷媒操作、辅助工具四大类。以下是详细的工具清单及用途说明:

一、机械维修工具
用于压缩机的拆解、部件更换、紧固等机械操作。
扳手类
套筒扳手:适配压缩机缸盖、轴承盖等 recessed 螺栓(常用规格 8-32mm,含公英制),避免螺栓打滑。
活动扳手 / 开口扳手:用于管径较粗的管路连接(如吸排气管),需匹配管路尺寸(如 10-19mm)。
内六角扳手:拆卸压缩机内部精密部件(如阀板固定螺丝),常见规格 4-12mm。
扭矩扳手:安装关键部件(如曲轴螺栓、缸体螺丝)时控制扭矩,避免过紧导致开裂或过松泄漏(量程建议 5-200N・m)。
拆卸与切割工具
管钳:夹持、旋转铜管或钢管(如压缩机吸排气管),需选择不同尺寸(6-36 英寸),避免夹扁管路。
割管刀:切割铜管(直径 6-22mm),切口平整无毛刺,比钢锯更适合制冷管路(防止金属碎屑进入系统)。
扩管器 / 胀管器:将铜管端口扩成喇叭口或杯形口,用于管路焊接前的密封连接(需匹配铜管直径)。
拉马(拔轮器):拆卸压缩机轴承、皮带轮等过盈配合部件,分三爪 / 两爪,需根据部件尺寸选择。
冲击螺丝刀:处理生锈或打滑的螺丝,通过冲击力松开螺栓(搭配不同规格批头)。
研磨与清洁工具
砂纸 / 油石:打磨压缩机阀片、阀座的密封面(去除划痕、毛刺),常用 400-800 目细砂纸。
铜丝刷 / 毛刷:清理部件表面油污、锈迹(如缸体、活塞顶部),避免杂质残留影响密封性。
超声波清洗机:清洗精密部件(如阀片、轴承、滤网),通过高频振动去除油污和微小杂质(适合维修后复装前的清洁)。
二、电气检测工具
用于诊断压缩机电机、控制电路的故障(如短路、断路、绝缘不良)。
万用表
数字式万用表:检测电机绕组电阻(判断是否短路、断路)、运行电流(是否过载)、绝缘电阻(需搭配兆欧表)。
需具备交流 / 直流电压、电流、电阻、二极管测试功能,精度建议 0.5 级以上。
兆欧表(摇表)
测量压缩机电机绕组与外壳的绝缘电阻(判断漏电),常用 500V 量程,正常绝缘电阻应≥2MΩ(低压电机)。
钳形电流表
无需断开电路即可测量压缩机运行电流,判断是否超载(对比额定电流,偏差超过 10% 需排查原因)。
示波器
检测压缩机启动电容、继电器的波形(如 PTC 启动器的电压变化),诊断电路时序故障(高端维修常用)。
绝缘电阻测试仪
针对高压压缩机(如螺杆机、离心式),测量绕组间及对地绝缘,确保符合安全标准(量程 1000V-5000V)。
三、冷媒操作工具
用于压缩机系统的抽真空、冷媒回收、充注等操作,需符合制冷系统密封要求。
真空泵
双级旋片式真空泵:为压缩机及管路抽真空(极限真空度≤5Pa),去除水分和空气(避免冰堵或氧化腐蚀),排量建议 2-4L/s(根据系统大小选择)。
冷媒回收机
维修前回收系统内残留冷媒(如 R22、R32、R410A),避免排放污染环境,需兼容不同类型冷媒(注意区分易燃易爆冷媒专用机型)。
压力表组(歧管仪)
双表阀:左侧低压表(-0.1-1.5MPa)、右侧高压表(0-3.5MPa),连接压缩机吸排气管,用于检测运行压力、抽真空时观察真空度、充注冷媒时控制流量。
需搭配不同接口的软管(如英制 1/4”、3/8”),并标注适用冷媒类型(避免混用导致腐蚀)。
电子秤
精确充注冷媒(按压缩机额定充注量),精度 0.1kg,避免凭压力充注导致量不准(影响制冷效率)。
检漏工具
电子检漏仪:检测冷媒泄漏(灵敏度≤0.5g / 年),对 R32 等可燃冷媒需选择防爆型。
肥皂水:简易检漏(涂抹在接口处,冒泡即为泄漏),适合初步排查。
四、辅助工具与耗材
焊接工具
氧焊设备(氧气瓶 + 乙炔瓶 / 丙烷瓶):焊接铜管接口(如压缩机与管路连接),需搭配焊炬、焊嘴(根据管径选择),常用焊料为磷铜焊条(无需助焊剂)。
便携式丁烷焊枪:小口径铜管焊接或补焊,适合现场维修。
安全防护工具
防滑手套:避免操作时烫伤(焊接)或冻伤(接触低温冷媒)。
护目镜:防止焊接火花溅入眼睛,或冷媒泄漏时保护眼部。
防爆工具(如铜制扳手):维修 R32、R290 等易燃易爆冷媒系统时,避免产生火花引发危险。
其他辅助工具
电吹风 / 加热带:加热冷冻油(便于加注)或解冻结冰部件。
卡环钳(内卡 / 外卡):拆卸压缩机内部的卡簧、挡圈。
万用表表笔延长线:方便检测压缩机内部接线柱。
密封胶:用于压缩机端盖、法兰盘的密封(需耐冷媒和高温,如硅橡胶密封胶)。
五、工具选择建议
家用小型压缩机(如冰箱、空调压缩机):基础工具即可(扳手、割管刀、压力表组、真空泵、万用表)。
工业大型压缩机(如螺杆机、离心式):需配备扭矩扳手、示波器、高压绝缘测试仪、冷媒回收机等专业设备。
特殊冷媒(如 R32、R290):必须使用防爆工具、专用检漏仪,避免安全风险。
合理配备工具可提高维修效率,减少部件损坏风险,同时需定期校准计量工具(如压力表、电子秤),确保检测数据准确。